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关于镜头的润和锐以及镜头成像素质的评论

俊安国学 回复 ideaarchitect
久违上网,见先生耐心细致的回复,很是感激~看来不但得锐,还得润。对XGP的评论更是使我大解疑惑。您说钢炮、像皇这俩不是数码时代的头,是更适合胶片机的意思吗?若用在D700上会不会好一些、更匹配一些呢?(就您说的那些弱点对比D90等来说)还是说对无论全副与非全副的数码相机,都无本质差别?另外一个问题:你说钢炮“其锐,因为焦段而得到强化”,我的理解是80~200这个焦段比24~70焦段同素质的镜头更具锐度、解析力?是这样吗?


不客气。最近我已经移情,玩别的东西了,对于摄影已经不像以往那么有热情。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我个人推荐你去佳友在线、poco网和橡树网,那里的流氓比较少,装腔作势的“艺术家”也比较少,枪手也比较少,气氛比较理性。


由于你提出的话题都比较具有争议性,所以,我不得不详细回答,呵呵,如果回答的不周密,就会引起误解,而这,是我颇不愿意看到的。


说到镜头的指标,我个人觉得不能用锐或者润一言以蔽之。我觉得看镜头,首先要看这枚镜头的成像风格,然后再在这个前提下看看这枚镜头的锐或者润是有利于这种成像风格的发挥,还是不利于这种成像风格的发挥。我个人觉得就XGP和老人像镜皇而言,在数码上存在色彩比较单薄的问题,这个不是D80D90还是D700就能改变的,而DZP色彩就明显丰满得多——因此感觉上似乎没有XGP锐,实际上XGP的锐的感觉一部分是因为其色彩单薄导致的画面层次简单化造成的错觉,测评的结果说明(DZP的photozone测评我稍后将会摘译,并在本博客贴出,你有兴趣到时候可以来看看),其实XGP未必比DZP锐。我说钢炮“其锐,因为焦段而得到强化”,不完全是“80~200这个焦段比24~70焦段同素质的镜头更具锐度、解析力”的意思。当然,某种程度从理论上的某些方面分析,对于35mm全画幅单反系统,80-200这个焦段是黄金焦段,容易设计出好镜头,但是更主要的是在这个焦段的画面的被摄主题往往比广角的被摄主体简单(比如大头照),再加上透视压缩效应,所以看上去画面似乎比广角镜头的画面更容易给人一种比较锐的印象——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原创理解,你听上去肯定会觉得有些意外,但是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现在的情形,我觉得购买D700是不合时宜的,我称它是一个残障的机器,但是尼康的大灯泡(14-24/28)和DZP,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购买的。尤其是大灯泡,可称是尼康光学设计有史以来的奇迹,如果玩尼康,不收藏一枚是比较可惜的。不过许多业余玩家玩摄影,主要是风光人像摄影,所以就会比较少有机会用到14-24这个焦段,所以作为业余玩家,买不买这个光学奇迹,其实是蛮纠结的。